傀儡花_牡丹社風雲 人文輕旅夏日炎炎,又讓人想至海邊的季節,而恆春的墾丁讓人感覺到熱情與活潑,其中最南端南台灣恆春小鎮也曾因為「海角七號」電影聲名大噪,其實恆春除了具小鎮的純樸外,還是曾發生一件重要的歷史事件-「牡丹社事件」,距今已146週年,甚至還被臺灣醫師兼支票借款小說家陳耀昌,以1867年於臺灣恆春半島發生的羅發號事件為主題,在2016年1月出版《傀儡花》一書,甚至也改編將成為公視的新劇,由《一把青》金獎導演曹瑞原執導,邀請吳慷仁、温貞菱、法比歐、周厚安、雷洪、夏靖庭、黃健瑋等人參與演出,共同來呈現近150年左右台灣首次簽署國際支票貼現和平條約的故事! 牡丹社事件的起源,源起於清同治十年(西元1871年),位於台灣東北方的宮古島民前往琉球王國進貢途中,因天候因素漂流到台灣東南部的八瑤灣海岸(今九棚),因為對環境的陌生,闖入排灣族的領域,雙方因語及文化的隔閡產生衝突,其中有54人遭原住民殺害,史稱「支票借款琉球漂民事件」。日本藉此事件於同治十三年(1874年),以懲凶為理由,派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軍三千五百餘人,登陸社寮(今車城鄉射寮村),當日軍抵石門附近時,遭牡丹社、高士佛社原住民據石門天險抵抗,使日軍攻勢一度受挫;後來日軍三面夾攻,原住民遭敗,此即「牡丹社之役」。日支票貼現軍隨後在龜山建督府、開設病院,並繪圖測量沿岸各地準備屯田久駐,侵台的野心暴露無遺。因此清廷對台灣的治理態度轉為積極,於是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,統籌台灣海防事務;沈葆楨於光緒元年(1875年)奏准在琅嶠築城設縣,並改名為「恆春」,故「恆春」的舊名為「琅嶠」! #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支票貼現 支票借款
    全站熱搜

    afwa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